教職工
學生
校友
訪客
招聘
校歷
|
郵箱
|
舊版主頁
|
EN
|
導航
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
歷史沿革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組織機構
機關部門
學院(部、館)
直屬研究機構
機關直屬單位
產業后勤系統
地方研究院
基本數據
工大新聞
人才培養
本科生培養
研究生培養
留學生培養
繼續教育
招生就業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學生招生
繼續教育招生
就業指導服務
師資隊伍
人才招聘
人才風采
教師個人主頁
科學研究
重大科研項目
重點科創平臺
直屬研究機構
重要科研成果
學術合作交流
學術期刊
合作交流
國內合作
地方研究院
高能級科創平臺
地方技術轉移中心
國際合作
全球合作伙伴
學生海外交流
海外智力引進
孔子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
文化校園
圖書館
檔案館
校史館
文化標識
印象工大
四時風光
校園月歷
模板下載
會議背景
29
2022-07
我校收到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感謝信
7月24日,搭載當今世界最大單體載人航天器——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發射圓滿成功。在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之際,浙江工業大學收到了來自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發來的感謝信,感謝單曉杭、李研彪、張利、沈欽濤、葉必卿、沈季勝、鐘麒等老師研制的地面測試設備在問天實驗艙I的地面測試中得到的成功應用,為突破和掌握航天器關鍵技術做出了貢獻。我國最大面積柔性太陽翼亮相空間站對于飛行器來說,搭載運載火箭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僅僅是“行百里路半九十”,太陽翼的成功在軌展開是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的重要標志。如果此刻你有一個天文望遠鏡,請把它的鏡頭對準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你會看到兩大兩小橙色的光影,成為太空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四道橙色的光便是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的兩對大型柔性太陽電池翼,在全球的航天產品中,其技術水平和功能性能指標也是名列前茅,是我國空間站不折不扣的“能量源泉”。問天實驗艙配置了2個單翼展開面積超過138平米的“翅膀”,功率高達18千瓦,是名副其實的plus版,4個這樣的太陽電池翼就能提供空間站建成后“天和+問天+夢天”三艙組合體80%的能量。為確保太陽翼在軌服役期間的“萬
18
2022-07
我校承辦第一屆中國醫藥化工大會
7月16日-18日,第一屆中國醫藥化工大會在杭州召開。副省長成岳沖、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華煒、學校黨委書記蔡袁強、校長李小年出席。兩院院士沈寅初、高從堦、陳芬兒、陳堅、彭孝軍、鄭裕國、任其龍、蔣建東、馬光輝、應漢杰出席。來自全國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近600名代表參會。開幕式由鄭裕國院士主持。院士特邀報告由李小年主持。成岳沖指出,大會的召開是第一時間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他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醫藥科技和產業發展,正著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培育以醫藥產業為龍頭的萬億健康產業。當前,浙江正處于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醫藥產業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猛的新興領域之一,在我省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著“先行”的使命與任務。他希望,浙江工業大學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兩個基地”建設的囑托,堅持以一流學科建設為主線,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和人才智力優勢,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創造更多優秀成果,為浙江“兩個先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華煒在致辭中感謝學校對學會和專委會工作的支持。她表示,醫藥化工行業的創新發展是當今“雙碳”目標下化工行業
12
2022-07
我校17項科技成果獲全省科技創新大會表彰
7月11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創新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袁家軍、王浩等省領導出席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我校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蔡袁強教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袁巨龍教授及2021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部分獲獎代表受邀參加表彰。學校共有17項省科學技術獎(含參與)獲表彰,獲獎總數居全省省屬高校第一。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食品學院丁玉庭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海捕漁業資源低碳高效開發與船載高質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信息學院董輝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基于工業以太網的多軸運動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獲省技術發明二等獎;經濟學院胡晨光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對外開放與中國經濟發展的若干問題與理論探索”和土木學院彭衛兵教授團隊主持的“梁橋抗傾覆設計理論與性能提升關鍵技術”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環境學院錢海豐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農藥的水生生物毒性與生態預警”獲省自然科學三等獎;信息學院孟利民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多域物聯實時多媒體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和機械學院鄭水華教授團隊主持的“高效智能暖通泵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省科技進步三等
02
2022-07
省長王浩來校宣講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為實現“兩個先行”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7月1日,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上午,省長王浩來校宣講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省政府秘書長暨軍民,省政府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王文滋,省教育廳廳長毛宏芳出席。學校領導班子全體成員、鄭裕國院士出席。宣講會由學校黨委書記蔡袁強主持。報告會上,王浩運用大量生動的案例、翔實的數據,從準確理解把握大會主題、9方面歷史性成就和8方面規律性認識、“5大戰略指引”和“11方面重要遵循”、“兩個先行”奮斗目標和“8個高地”具體目標、“5大工作導向”和“10方面主要任務”、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對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進行深入淺出的宣講。他指出,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是在我省邁入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新征程,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我們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省黨代會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牢記囑托、勇擔使命,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黨代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奮力譜寫浙江更加壯美的嶄新篇章。尤其是要正確看待當前經濟發展態勢,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指示,堅定實現“兩個先行”開門紅
24
2022-06
登上《細胞》(Cell)!浙工大團隊揭示帕金森癥的關鍵致病機理
隨著人類總體壽命的延長,神經退行性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益加劇。帕金森癥(Parkinson’s Disease,PD)作為最常見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它的致病機理一直不甚明確,相關風險基因如何誘發帕金森癥已成為當前科學界和醫學界的研究熱點。近日,我校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溶酶體新藥研發團隊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徐浩新教授團隊合作,找到了溶酶體維持其酸性環境的關鍵通道蛋白并揭示了其與帕金森癥的潛在關聯。研究發現,作為帕金森癥風險基因的TMEM175是定位于溶酶體的氫離子激活的氫離子通道,其突變是可能誘發帕金森癥的關鍵因素之一。相關研究成果以“Parkinson’s Disease-Risk Protein TMEM175 Is a Proton-Activated Proton Channel in Lysosomes”為題,于6月23日發表在《Cell》期刊上,這是我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Cell》。我校溶酶體新藥研發團隊博士后胡美欽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李平博士為論文共同一作、馮興華博士為論文主要作者,與我校合作多年的美國密歇根大學徐浩新教授為通訊作者。溶酶體內氫離子過剩危
more
莫干山研究院獲簽重大橫向科技服務項目
2022-08-03
我校陳曉同志榮獲“浙江省擔當作為好干部”稱號
2022-08-01
李小年帶隊走訪臺州校友會和校友企業
2022-07-26
蔡袁強帶隊走訪校友企業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21
我校承辦第八屆全國碳催化學術會議
2022-07-21
more
2022年中國-烏克蘭“數據分析與智能系統”在線國際研討會
2022年7月20日14:00-17:00
騰訊會議678-732-257
學術繁榮計劃:第一屆中國醫藥化工大會
2022年7月16日—7月19日
杭州市海外海皇冠大酒店
學術繁榮計劃:第八屆全國碳催化學術會議
2022年7月15日-19日
銀川國際交流中心酒店(銀川市金...
學術論壇:經皮腎小球濾過率(tGFR)測量技術宣講
2022年7月4日
協同中心1號樓A203
more
多重選擇性鹵醇脫鹵酶催化劑的創制與應用
手性β-硝基醇是最為重要的硝基化合物之一,是多種醫藥中間體、生物活性物質和精細化學品合成的關鍵手性砌塊。手性β-硝基醇的綠色制造技術已成為國內外科學家共同關注的熱點研究領域。近日,我校生物工程學院鄭裕國院士團隊柳志強教授聯合遵義醫科大學陳永正教授、萬南微教授團隊通過定向基因挖掘獲得了一株新型鹵醇脫鹵酶,提出了酶分子活性中心鹵素結合域靜電勢調控底物構象理論,建立了生物硝化過程精準控制新策略,實現了手性β-硝基醇高化學選擇性、高區域選擇性和高立體選擇性的高效制備。相關研究成果以“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an unusual halohydrin dehalogenase for highly chemo-,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e bionitration of epoxides”為題,發表于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我校在讀博士研究生王慧慧為論文第一作者,柳志強教授為通訊作者,與我校合作多年的遵義醫科大學陳永正教授、萬南微
“21載”深耕碧海,浙工大助力“藍色糧倉”夢想成真
把海洋建設成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巨大“藍色糧倉”,是我國海洋科學家們一直致力的夢想。浙江工業大學丁玉庭教授團隊針對海上產業鏈“捕撈作業精準化、源頭保鮮高質化、加工船載工程化”三大技術難題,歷經21年探索與攻關,解決了漁場外移和復雜海況下“走不遠”和“加工難”等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并實現產業化應用。其成果“海捕漁業資源低碳高效開發與船載高質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21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海洋是人類食物供給的重要糧倉根據《自然》雜志預計,到2050年海洋將為人類提供8000萬~1億噸的優質動物性蛋白,充分合理地利用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證動物蛋白可持續供給的有效途徑,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浙江是海洋大省,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03年提出浙江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并列入“八八戰略”。在近海漁業資源衰退和海洋強國戰略建設背景下,發展“深藍漁業”已成為我國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但“深藍漁業”建設囿于資源、環境和技術的影響呈現多重不確定性特征,在客觀上使得“藍色糧倉”建設存在很多未知的制約因素,特別是遠洋(極地)漁業在捕撈和加工產業鏈中面臨著的漁場外移、海
我校溶酶體新藥研發團隊發現亨廷頓癥致病蛋白影響溶酶體生物生成的潛在機制
世上有一種罕見病,得上這種病,患者身體會控制不住地“跳舞”,臉部、手臂、軀體不自覺任意地扭動,伴隨步態不穩、言語和吞咽障礙。更可怕的是,該病無法治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悲傷的“舞蹈”。這種病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亨廷頓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又稱亨廷頓病 。近日,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溶酶體新藥研發團隊楊俊晟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訊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Autophagy上發表了題為“A prion-like domain of TFEB mediates the co-aggregation of TFEB and mHTT”的學術論文,報道了亨廷頓病(HD)致病蛋白mHTT與溶酶體生物生成和自噬的主要調節因子TFEB(轉錄因子 EB)形成共聚集體并可能干擾其功能,并揭示這一現象是由TFEB上的一段朊病毒樣結構域(PrLD)介導的。HD是目前已知病因最為明確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由Huntingtin基因(編碼HTT蛋白)的突變導致。相較于正常HTT,突變的HTT蛋白(mHTT)容易形成聚集體,并容易將細胞中其他蛋白也引入其中,從而影響細胞的正
《Cell》重磅發文:數十年謎題被揭開 浙工大科學家成功破譯延緩帕金森疾病的神秘靶點
由衰老引發的阿茲海默癥、帕金森綜合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益加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浙江工業大學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溶酶體新藥研發團隊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徐浩新教授團隊歷時5年研究,成功揭示了“帕金森癥風險蛋白TMEM175是定位于溶酶體的氫離子激活的氫離子通道”這一重要發現,為進一步認識與治療帕金森氏癥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該成果以“Parkinson’s Disease-risk Protein TMEM175 is a Proton-activated Proton Channel in Lysosomes”為題,2022年6月23日被最新一期《Cell》在線報道。
低壓點“石”成“鉆”——浙工大胡曉君教授顛覆性成果獲《PNAS》報道
金剛石,不僅是光彩奪目的珠寶,也是未來光電子器件的重要基礎材料。與天然鉆石的稀缺一樣,人造金剛石獲取也十分不易!人造金剛石通常需要高溫高壓,且大面積制備十分困難,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廣泛應用。浙江工業大學胡曉君教授團隊創新性地“復原”了化學氣相沉積金剛石的生長過程,在低壓狀態下實現了點“石”成“鉆”,為大面積金剛石的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及理論依據。該成果于2022年4月13日被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報道。浙江工業大學為文章唯一通訊單位,胡曉君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團隊成員蔣梅燕博士和陳成克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
模擬好望角毛氈苔:浙工大吳化平教授團隊研制仿生捕蠅器!
團隊研制的仿生好望角毛氈苔軟機器在多功能傳感和快速驅動方案的協同作用下,能感知捕獲過程中的多種特征,如應變速率、應變大小和方向,從而對理想大小的獵物具有精準的捕食行為,有望在智能軟機器人、人機界面和電子假肢等領域發揮潛在作用。相關工作以“A Biomimetic Drosera Capensis with Adaptive Decision-Predation Behavior Based on Multifunctional Sensing and Fast Actuating Capability”為題作為封面文章(Cover Picture)發表在最新一期《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more
陳央:以真理“紅”化育青春“藍”
馮宇:他在控制路上尋找最優解
他們,用四年搭一座最堅固的橋
王常龍:27年步履不停,他是浙工大金牌田徑教練
李曲:從講臺到“云端”,他的編程視頻課點擊量超百萬
從績點2.7到4.2!單綺瑋在浙工大一路“越野”,一路逆襲!
許四法:聲聲“法哥”里的故事與牽絆
聽說,東十有個“科研寢",全員保研,兩人直博!
全網粉絲超2000W的秦一,原來是浙工大教師
錢麗萍:從研究支點到個人主賽場
閭川陽:在浙工大護“核”安全的十載青春
李俊源:規尺里的守望
鄭夫夫:直博北大,立志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奮斗
陳博:科研是一項嚴格的“質量工程”
陳素紅:破譯核心功效密碼,讓鐵皮石斛造福百姓
more
通知公告
more
02
2022-08
關于8月5日朝暉校區新科教大樓停電的通知
01
2022-08
施工公告
20
2022-07
施工公告(屏峰校區排水管網修復一期工程)
11
2022-07
關于2022年暑期學生搬遷期間校園交通管理的通告
媒體聚焦
美譽工大
智庫工大
more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報道我校研究生“硬核舉措,精準出擊”促就業工作
2022-08-04
浙江衛視
浙江衛視《新聞深一度》報道我校新生勵志故事
2022-07-30
浙江衛視
浙江衛視《新聞深一度》報道我校“保護水資源”暑期實踐
2022-07-30
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我校留學生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2022-07-30
more
浙江日報
虞曉芬教授為推進“兩個先行”貢獻工大智慧
2022-07-04
浙江日報
我校教師受邀在《浙江日報》談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
2022-06-14
浙江新聞客戶端
浙江新聞客戶端報道張翼飛教授談深化生態環境機制與政策創新
2022-05-12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報》刊登劉曉教授文章《<職業教育法>的守正與創新》
2022-05-12
2011
計劃
首批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
1953
年
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
3365
畝
學校設有朝暉、屏峰、莫干山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3365畝。
33500
名在校生
?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19727人、各類研究生12732人、留學生1041人。
3425
名教職工
其中專任教師2522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雙聘兩院院士4人。
工大校報
教育基金會
校區班車
信息公開
SSLVPN
|
校園電子地圖
|
阳茎伸入女人阳道视频免费,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欧美xxxx做受老人,成人午夜免费无码区老司机视频